服务赋能·智造未来丨淄博企业以服务型制造破解传统产业困局

发布日期:2025-09-3011:20:07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   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,传统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“自我革命”。山东领军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领军智能交通”)与山东丽能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丽能电力”),分别从智能交通设备制造、地方热电企业出发,通过向“服务型制造”转型,以技术创新为笔、以模式变革为墨,在产业升级的画卷上勾勒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。  

    山东领军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:从“信号灯制造商”到“交通治理方案师”

    2012年成立的领军智能交通,最初以交通信号控制机、信号灯等硬件制造为主业。面对智能交通行业“硬件同质化、利润薄如纸”的困境,企业敏锐意识到:单纯卖产品没有未来,只有将“制造”与“服务”深度融合,才能破解发展瓶颈。

    定制化服务破解行业痛点。“交警部门需要的不是单个路口的信号灯控制,而是整条路的绿波控制。”领军智能交通公司总经理刘军说道。为此,团队深入全国20多个城市交管一线,将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行人智能化诱导、青岛高新区的交通隐患治理等实际需求转化为研发方向,推出智慧斑马线、激光斑马线、大货车右转抓拍设备等10余项填补行业空白的产品。其中,“智慧斑马线”通过地埋交通信号灯与行人语音警示系统联动,使青岛高新区行人过街事故率大幅度下降;激光斑马线在新疆兵团公路应用中,夜间通行安全系数提升30%。

    产学研协同锻造技术内核。与山东省科学院、山东理工大学等密切合作,累计拿下44项知识产权,其中7项发明专利聚焦“交通信号智能管控”核心领域。同频发光交通诱导系统通过公安部检测时,专家评价其“实现了动态交通诱导从‘被动提示’到‘主动引导’的突破”。如今,企业业务已覆盖华北、西北等五大区域,西安显示诱导屏控制模块市场占有率达30%,哈尔滨中央大街项目使路段行人通行效率提升25%,用“一城一策”的定制方案赢得市场。

    山东丽能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:从“地方热电”到“国际能源服务运营商”

    “不转型,就是等死。”这是丽能电力2010年从高青县地方热电企业“破局”时的共识。彼时,传统热电行业面临产能过剩、环保压力加大的双重挤压,企业果断砍掉落后发电业务,向“电力技术综合服务”转型,走出了一条“从国内到国际、从单一运维到全价值链服务”的升级路。

    全链条服务构建竞争壁垒。从电站咨询设计、设备采购到工程建设、运行维护,再到员工培训,丽能电力打造了覆盖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“一站式服务”。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,企业承运的该国首座火电厂,不仅解决了当地30万人口用电难题,更输出了全套运维标准;埃塞俄比亚Reppie垃圾发电项目,将城市生活垃圾转化为电能,年处理垃圾14万吨,成为该国“绿色能源”标杆。截至2024年,企业海外业务已遍及东南亚、非洲10余个国家,累计实现技术服务营业额8亿元,带动机电设备出口1.75亿元。

    数字化赋能服务精细化。自主研发的“电e生”智慧用能平台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能耗分析、智能控制等服务,使山东崇正水泥等企业节能率提升15%;搭建的“中国电站技术网”,年匹配技术人才需求超2000人次。“以前是‘人找服务’,现在是‘服务找人’。”企业技术总监说。产学研合作更成为创新“加速器”: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发的“生物质锅炉高效运行技术”获全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,在印尼美娜多电站项目中,属地化培养的135名技术人员已成为当地电力行业骨干。

    无论是领军智能交通的“高校+交管”协同,还是丽能电力的“一带一路”布局,都彰显了“跳出企业做产业”的格局。如今,越来越多传统企业正以“服务型制造”为钥,打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。

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